
一没背景二没关系,浪浪山小妖怪配取经吗?
浏览次数:4
来源:原创
导 语
近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引发我们一群小伙伴的热议。大家在欢笑与泪水中看完电影后,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对电影的故事意义和角色象征展开了讨论。
有的小伙伴认为小妖们是勇于自我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群像,有的小伙伴则对电影没能在村民内部塑造出英雄人物,反而要借助妖怪们的力量降妖除魔这个情节安排表示不解,还有的小伙伴对电影让孙悟空师徒四人面目不清这一处理方式的意图展开了推测。尽管看法各有不同,但大家普遍认同的是:这部电影是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反思,是对普通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追求理想、如何追求理想、追求怎样的理想的追问!
如果您刚好也看了这部电影,欢迎在文末留言参与讨论;也欢迎给我们投稿,分享您的观后感。
作者|花果山
责编|忍冬、童话
后台排版|童话
一
海东青
2023年B站出中国奇谭系列的时候,《小妖怪的夏天》最打动人,就是因为太现实了。《浪浪山小妖怪》继续了这个方向。这次不仅是一个猪妖,更是群像,而且把当下社会的现实照进了故事中。其核心是,平凡的底层需要理想主义吗?或者说,问题不是平凡的底层是否需要“理想主义”,而是平凡的底层该以什么方式自救,自我解放?因为“理想主义”听起来是个奢侈品。
侯 马
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带7岁的女儿看了两遍。我觉得不仅是最后小猪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所隐含的理想主义,里面猩猩怪为救孩子不向权威妥协,小猪妖悟到“见死不救,取经又有何用?”,还有最后四人通过团结合体来打败黄眉怪,都对现实社会的功利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有很多反思。
海东青
是的,群像很打动人,每只妖都有自己觉悟的节奏和方式,但又是在集体行动中、在面对不公的抗争中完成的觉悟。其中猩猩怪看起来最傻,但又是最认真坚持的一个。正是他的坚持,其他已经妥协的伙伴们才又重新出发。
四只小妖怪组成取经团,原本是一个很功利的目标——为自己寻求长生不老。既然大王洞里熬不出来(体制内无望),那么就自己出去闯闯试试。所以一开始这不是一个革命队伍,但是在取经cosplay的过程中,和老百姓的互动,民众的期待和回馈,帮助他们完成了转化,从自我的功利目标走向为民。可以说群众召唤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主义,激发了他们的力量。
电影通过豹子精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别人的取经是体制里安排的事儿,是有背景的人做的事儿,做了有KPI,有晋升的机会,那么底层的小妖怪取经配吗,有啥意义?太映照现实了!


二
阿 大
我已经想要二刷了!相比于魔童版哪吒,浪浪山的小妖怪们是更加接地气的普通人。两个故事都是对传统神话故事的颠覆,对抗天宫天神代表的权威,这种叙事是当下社会赋予的新解读,也能够给予我们很大的共鸣。
《浪浪山小妖怪》里没有特别商业化的梗,那些对于裙带关系和科层制的批判,更像是借妖怪之口述说我们普通人的困境,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偶然的神功完成最后这奋力一击,但这并不影响对于“取经”这一过程的解读。在小妖怪的旅途中,每个角色都有明显的转变,我感觉是从“依附-模仿-做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主体性的过程。在最后小猪妖和黄眉怪的对话中,这种“做自己”也突破了单个个体,这种在实践中的改造是我们能够学习和借鉴的。
对最后的彩蛋其实觉得有点失望,我还是更想看到草根英雄如何影响到更多人,但是狗妖在追逐自己认为的假大圣的路途中,是否又会完成一次从模仿到做自己的转变呢,这个不得而知。
侯 解
同意阿大,我也觉得浪浪山的故事比《哪吒之魔童闹海》更能打动普通打工人,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主义故事。某种意义上,浪浪山的故事是另一个版本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普通人就只配苟活着、只有等待被拯救的命运吗?普通人就不配取经(追求理想主义)吗?“我想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正是因为现实中太多的身不由己和妥协,“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有了理想主义的底色,才简单又震撼地引发这一代人的共鸣。
侯 农
我感觉电影像一个小资背叛自己阶级的故事。在这个“人-妖-佛”的结构中,人被妖欺压,人又求佛来收妖。妖、佛都受人供养,不事生产。所以小妖们还不是真正的底层,人才是。小猪妖一开始打劫路人,看不惯人驱使妖拉磨,都是认同妖剥削人的制度。当然,小妖也要供养大妖,也会被其他妖火并。类似于教员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对小资的描写,生活日益困顿,既可能继续往上爬,也可能思想左倾。一开始,小妖们想往上爬,想长生不老。但是在帮助普通老百姓的过程中,小妖们渐渐变了,愿意为了人牺牲。(我觉得小妖们的这个转变过程电影没拍好,他们怎么认同到人的身上?为什么会有背叛自己阶级的动力?怎么看到了这种剥削结构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加更多情节来体现小妖和人的共情,发现大家都是被压迫的。)
最后,小猪妖披着“降妖除魔”的斗篷与其他小妖合体……(剧透就不说了),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忍不住流泪了!他们虽然没取到经,但是我觉得他们已经成佛了。底层取经,不是求长生不老,而是改变自己被压迫的状态,哪怕获得的仅仅是短暂的尊严,也是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感觉。
阿 大
我觉得“人-妖-佛”不是一个阶级结构,而是更像种姓制度,在生存处境上,普通人和低等小妖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小猪妖一开始拦路打劫的形象颇像流氓无产者。但进入大王洞后,有了组织和“编制”,妖怪们能够通过系统性地掠夺获得他人的生产所得,并在内部形成等级化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我们熟悉的现代社会结构才开始出现。所以小妖共情和帮助村民,我反而觉得是在假装取经的过程中,对抗强权的一个合理且必然的转变。这时,“除妖降魔”就不再是简单地排斥某个群体,而是对抗已有的不平等社会结构。
侯 解
我也想回应一下侯农。这部电影其实承接了当代人对《西游记》故事的解读——也许更像是“解构”。《西游记》不再是一个反抗既有等级秩序的故事,不再是一个历经苦难而成长为革命者的故事。相反,这一代人熟悉的是另一种解读:“没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背景”、“有关系”的妖怪都被神仙接走了。现实中的不公平,被投射在了对这个经典故事的解读中。在这种解读下,取经才成了体制内安排的走过场,打怪成了积攒KPI,才有了“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取经?”的反问,才有了第八十一难被四个小妖破坏后,佛祖重新给黄眉童子武器,让真的取经人能完成这个KPI。但这种“非正统”解读,并不妨碍浪浪山讲述另一种反抗故事:不妥协。
即便现实中有诸多不公平、不道义,即便四只小妖只要同流合污(在小雷音寺对被抓孩童不闻不问)就能实现“进大厂”“进体制”的心愿,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妥协。这种不妥协出现得并不突兀,电影中反而极具现实性地展现了四只小妖的犹豫和挣扎。四只小妖最终选择的不妥协,来自整部电影中一系列的铺垫:他们在假扮取经人的过程中惩恶扬善,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和认可,促使了他们对个体私利的超越。这种超越性本身内含了某种反抗性。
侯 农
谢谢侯解的分享。我觉得如果能把小妖被大妖压迫,和人被妖压迫的相似性拍出来,成为触发他们转变的契机,就更好了,这样他们就不仅仅是救人,而且也是解放自己。
海东青
同意,电影里这个没有讲好,没有讲透。看到压迫的相似性,能不能成为触发转变的契机?可能不一定,如果是契机,那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年前我在赞比亚调研,跟一个曾经是当地左翼政党的领袖聊过。他回忆说,有一次他去动员群众,群众说,你自己都没有车(意思是,你自己都混得不怎么样),还想帮助我们?这位朋友说,正是因为我跟你们差不多,我们才要如何如何……但是群众听不进去——不过,小妖们在妖社会(家庭以外)可能没有体会过尊严,也没有体会过什么是解放自己的感觉,被老百姓感恩,让他们第一次有了尊严,第一次体会到自己喜欢的模样。这在情节上似乎是合理的。
三
曳 葭
我想分享一些我对结尾的思考。看电影的时候,我对结尾并不满意:四个普通人拼尽全力搏了一场,最后被打回原形,在弥勒眼中似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笑话,小猪妖也依然只能是看着偶像从身边路过,得到四根保命毫毛的施舍。当时看到小猪妖抬头看孙大圣的表情,我又哭了,觉得很心酸,也挺不甘心的:小人物的出路只能是这样吗?但是结尾还有另一个镜头:民间留下了四只小妖的庙宇——在北张村村民心中,他们就是真正的唐僧师徒四人。虽然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是作为真实的自我为人铭记,而是作为他们假扮的身份,但那栩栩如生的石像也确实定格住了他们的模样,他们会长久地存在于村民们的心中,这难道不是比取到“真经”更加真实、可贵的“长生不老”吗?两相对比,我不禁开始思考,那到底什么是“佛”,取经取的又是什么“经”?
不论是弥勒不以为意的哈哈大笑,还是前面大家有讨论到的,仙界也看“背景”,讲“关系”的讽刺事实,这些都反映出,所谓的西天,其实也并非某种极乐乌托邦,而不过是看上去更加光鲜亮丽的“大王洞”,而所谓的佛经、大道,也仅仅是某种向上爬的程序。与此相反,四只小妖在取经途中逐渐觉悟,从假装取经到真正自我认同为取经人,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才看到真正的“大道”的模样。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最近读到鲍曼对道德的观点:“道德本身是不能被给予的,它需要不断地被创造……在对道德的起源、根基进行永无止境的探求中,一个真正的道德自我得以生成。”那些在西天安然享受长生不老的神明们,远离人间的疾苦与斗争,那个抽象的“道”或许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腐朽,而唯有不断的斗争才能保持“我是取经人”的纯粹信仰。
非 文
最后的结局在我看来倒挺积极乐观的,四只小妖拼尽全力战胜小雷音寺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妖怪”,最终被打回原形,小猪妖躲在草丛里看到孙大圣路过时,眼里满满的仰慕之情,而这时孙大圣也注意到了挂在树枝上、有些破烂的,写着“降妖除魔”的锦旗,说了句“这四个小家伙啊”,并给了它们四根保命毫毛。动画里有一处定格就是孙大圣模糊的身影和旁边那幅锦旗,这个画面让我还挺感动,我觉得这确实挺符合孙大圣在我心中的形象的,始终代表着正义的一面,遇恶则除之,遇到朴素善良的芸芸众生则护佑之。有点让我想起那句“今日齐呼孙大圣”哈哈。

侯 雷
这部电影里边当然有些现在难得的内容会引起不少人共鸣,也有让我感动的片段,但我想谈点不同的感受供大家批评讨论。
现在电影这种解构,掺杂了些戏说西游的成分,由此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调侃。但是故事被演绎为,在妖界活不下去的小妖为了寻得新出路或者出人头地而取经,后来又阴差阳错成为英雄,总感觉有点怪怪的。如果小猪妖和蛤蟆精在大王洞还能当牛做马苟且偷生,应该也不会想着离开,就好比一些本来做坏事欺压普通老百姓的恶人,在世道变化后又摇身一变成了道貌岸然的君子甚至英雄(这里也不过多解读)。并不是说不欢迎坏人弃恶从善,但是影片把普通老百姓塑造为只靠这样的英雄来拯救,而没有出自群众的在实践中成为英雄的人物来带领和斗争,就像是颠倒了主次,感觉有些太儿戏了,至少像前面侯农说的对于小妖的思想转变交代得很不合理。如果剧情设定为小妖是出于对妖界作恶的不满而出走取经并和群众走到一起斗争我觉得会更好。
还有结尾,可能也会给部分人留下努力无用论的感觉,佛就是佛,妖佛也可以同道走个取经流程,感觉这样结尾不太好,当然这个可能就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商业电影制作人应该也想不到或不能想什么更好的出路,但是如果可以留点悬念会好点。
曳 葭
我觉得侯雷说得有道理。里面小猪妖在浪浪山作为“野生的”不受待见,但依然对人类作威作福,有种“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的感觉。与此同时,当人类有了靠山(齐天大圣)时,就可以用大圣的名号来威胁小妖怪,让他们为自己干活,也是有种底层互害的感觉。
忍 冬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是又哭又笑,特别激动。我觉得电影里的村民(人民)和妖怪们(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组关系。侯雷可能还是认为妖怪们不属于人民,和人民群众是两个阶级的人。如果这么理解,那么电影没能在人民内部塑造出革命者来,似乎就是不足的。但是我同意侯农,我也将妖怪们看作是小资产阶级,说到底仍是群众中的一员,这样来看的话,妖怪们在取经路上的变化就比较好理解了。
侯农和海东青觉得小妖怪们(小资产阶级)的转变,电影勾画得还不够深入,我倒不太同意。最开始他们走上取经路,想法比较单纯,也比较“落后”——只是希望自己能活下去,混得好点,能长生不老就更好了——说实话,这虽然看上去不够“先进”,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之常情”,恐怕是尚未太觉悟,有些懵懵懂懂的小资产阶级较为普遍的想法。在后面的取经道路上,村民们教育了他们。
首先是第一站寺庙,寺庙的住持其实看穿了他们是小妖怪却并不说透,反而给他们斋饭吃,还送他们袈裟等物,这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虽然是假借取经名义,却因为取经的正当性而获得了尊严感,这是他们上的第一课,但是此时,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接受了教育。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故事节点是在北张村,他们误打误撞帮助村民们消灭了老鼠精,获得了更多来自村民们正面的鼓励,让他们理解到取经真正的内涵应该是什么——只有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价值。取经这件事的真正意义,也就是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得到确证、充实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朋友的危急激发出猩猩怪的勇气,他第一次克服了自卑,体验到了救助他人的意义,认识到了和伙伴们在一起时自己的能力。

其中特别值得再回味的还有以下4个片段或人物形象。
第一个是他们原想按照对村长的承诺,帮助村民们对付小雷音寺的黄眉妖怪,解救快被吃掉的孩子们,但是他们连黄眉怪的手下都打不过,村民们发现他们是假冒的,向他们砸去臭鸡蛋、石头等等,表达了愤怒和失望。但是他们并未责怪村民,也没有产生虚妄,反而是经由猩猩怪,更加坚定了对取经的理解。我觉得这一波折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取经的意义,他们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二个片段是,不善言辞的猩猩怪至死也不愿意伤害孩子们,不愿意做不对的事。当他走到悬崖旁,快要被黄眉妖怪的手下推下去的时候,他的表情从容乐观,坚定地喊出:我是齐天大圣!一个在一开始胆小如鼠,连话也说不清楚的小妖怪,在经历磨难后,即便没有孙悟空的能力,也已经达成了孙悟空的境界。
第三个是蛤蟆精这个形象,他特别能代表很多在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摇摆不定、患得患失的小资产阶级群体。他曾用来招摇过市的“大王洞”腰牌几次掉落又几次被他重新捡起来藏在身上;他也曾“背叛”取经大义,想要和黄眉怪一起抓唐僧、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但是当他意识到他的伙伴们仍在冒着生命风险坚持解救孩子们的时候,他再次挺身而出,又和伙伴们并肩作战了。
第四组形象是弥勒佛、孙悟空和黄眉怪。我一直不太能琢磨透弥勒佛和孙悟空的内涵,对我来说,感觉他们不是道成肉身的那些肉身,而是抽象的“道”、革命的大义所在,即便离人间再远,即便面目模糊,也是切实存在的,也在召唤着人们前仆后继,在现实中塑造出那美丽的彼岸——道只有与劳动者现实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才能显现出它们具体的样貌、形式和内容来。真正道成肉身的反而是那四个小妖怪,他们更为具体,不完美但却在不断地反思、进步,不断将小我和大义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