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击败大地主和大资本?巴西无地农民运动40年战斗经验

来源: 原创译文     发布时间:2024-08-13     阅读:1732 次
导    语

由于几个世纪的殖民压迫,21世纪的巴西仍是全球土地集中度第二高的国家,42.5%的土地由不到1%的人口控制,还有450万无地农民。大型地主采用农业综合企业模式,使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国。为应对这一现状,巴西无地农民运动提出了“民众农业改革”的策略,主张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生产健康食品,并转向生态农业模式,以保护自然资源。此外,该改革还旨在建立农民与城市工人的联盟,共同促进全社会的利益。

在过去四十年里,该运动取得了显著成就:45万个家庭获得土地,成立了1900个农民协会、185个合作社和120个农业加工工场。尽管面临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该运动凭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组织策略,在国内外形成了强大团结,成为巴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社会运动。

如今,无地农民运动认识到,农业改革不仅是无地者的需求,更是整个巴西社会的需求。它为80%依靠自己劳动生存的人提供了新的经济模式,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公正、友爱和平等的社会。这也是所有勤劳巴西人的梦想。本文总结了该运动的经验,希望为全球农民运动提供借鉴。

翻译|壹萌
校对|大明、阿大、Ripple
责编|Ripple
后台编辑|童话

正文

本文重点介绍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的战术和组织形式,以及为什么在巴西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支配下,该运动依然能成为巴西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生存了十多年的农民社会运动。

本文中的艺术作品是为“巴西无地农民运动四十周年”艺术征集活动而创作的,该周年活动由巴西无地农民运动、三大洲社会研究所(Tricontinental: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美洲人民玻利瓦尔联盟运动(ALBA Movements)和国际人民大会(International Peoples’ Assembly)共同组织。

我们对超过150位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团结深表感激,他们的努力进一步丰富和审美化了工人阶级的斗争,特别是农民的斗争,并对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反思。

一、导     言

1982年9月,30名农业工人和22名神职人员在巴西中西部地区的戈亚尼亚(Goiânia)参加了牧师土地委员会(Pastoral Land Commission,受解放神学启发的天主教会分支)召开的一次会议,这一小波工人后来领导了第一次农民抗议活动。抗议活动发生的时候,商业军事独裁政权已在巴西施行镇压统治十八年了,该政权共统治巴西二十一年(1964-1985年)之久。

当时的社会气氛充满希望,独裁政权因经济失败和巴西群众抗争的复苏而日渐衰微。这些群众抗争运动主要由工人运动领导,工人运动又产生了新的领导人,并于1980年成立了工人党(Workers’ Party),1983年成立了巴西联合工人中央(Unified Workers’ Central of Brazil),这是巴西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工会联合会。随着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解放斗争影响的扩大,其它与美国结盟的军事独裁政权也在屈服,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社会组织,正如多年前的古巴革命一样,鼓舞人心的抗争浪潮席卷整个大陆。

在巴西广袤的土地上,农民抗议活动仍然是一支相对分散的力量,他们面临政治镇压,被迫卷入大规模农业现代化,比如农业机械化、杀虫剂的滥用以及只针对大型农地的补贴,巴西这一压迫性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造成农村人口外流。但尽管如此,从1979年起,农民们开始占领几个州的大庄园,并得到了牧师土地委员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戈亚尼亚会议(Goiânia meeting)的与会者讨论了这些行动的可能结果,并发表了一份声明,强调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自治的农民运动,为农业改革(agrarian reform)而奋斗。这次会议颇为成功。两年后的1984年,92名农民领袖在巴拉那州的卡斯卡韦尔(Cascavel)举行了一场会议,宣告巴西无地农民运动(MST)的成立。

到1996年,该运动的足迹已经遍布巴西,为成千上万的家庭夺得了土地,其农业改革聚居地(agrarian reform settlements)得到了巴西、乃至国际上许多左翼组织的支持和声援。然而,由于巴西大多数城市居民对该运动并不了解,因此运动一开始并未被视为该国的主要政治力量。但这种情况很快发生了改变。

同年,成千上万的农民在亚马逊帕拉州的首府贝伦(Belém)游行,要求州长举行公开听证会。19岁的奥齐尔·阿尔维斯(Oziel Alves)走在游行队伍前列,他一直用鼓舞人心的口号支持着身边的同志们。在埃尔多拉多卡拉雅斯(Eldorado do Carajás)(位于帕拉州南部),农民们被警察和枪手包围,这些枪手都是当地的大企业所雇佣的。警察认定奥齐尔为首领,将他与队伍隔离开,并用枪指着他,命令他跪下,重复几分钟前他对着麦克风说的话。奥齐尔不慌不忙地大喊了最后一句话:巴西无地农民运动,万岁!

在这场后来被称为“埃尔多拉多卡拉雅斯大屠杀”的事件中,19名积极分子被杀害,奥齐尔正是其中之一。

国际著名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记录了大屠杀之后的日子。这些照片配以创作歌手奇科-布阿克(Chico Buarque de Hollanda)的音乐和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的散文,在一场名为“土地”(Terra)的全球展览中进行巡回展出。

然而,无地农民运动真正转变为一支公认的政治力量,并不只是因为这场悲剧,还因为该运动应对镇压的方式。次年2月,面对警察的执法不公正和农业改革的停滞,1300名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从全国三个起点开始长征,定于1997年4月17日会师首都巴西利亚(Brasília),此时距离大屠杀刚好一年。当时,土地发展部部长同意与游行者会面,因为他坚信,这些人永远也走不完前往巴西利亚的一千公里路。然而,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的三支纵队在10万名支持者的簇拥下如期进入了首都,这是一场反对时任总统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及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政治行动。这次长征使得无地农民运动成为巴西政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并一直持续至今1。

八年后,卢拉(Luíz Inácio Lula da Silva)(农业改革斗争的老盟友和支持者)担任总统期间,无地农民运动组织了一次全国游行,要求政府对农业金融化保持警惕、制定新的国家农业改革计划2。2005年5月2日至17日,15000名无地农民每天在游行的沿途搭起帐篷,形成了一个移动的小城市,里面有卫生间和厨房等基础设施,为所有游行者提供食物,甚至还为随父母游行的孩子们提供日常的学习设施,以便于他们在一天的游行结束后,能坚持学习。为了确保队伍的组织性,一台便携式无线电发射器向农民携带的15000台收音机发送信息。游行结束后,巴西军队甚至邀请运动的领导人到战争学院(Escola Superior de Guerra)发表演讲,以了解一个如此草根的社会运动是如何实现如此高水平的组织性的3。

自成立四十年以来,巴西无地农民运动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首先,45万个家庭获得了合法的土地使用权,这些土地被改造成特定的农业改革聚居地。聚居地中的居民成立了1900个农民协会和185个合作社,其中既有地方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有区域性的营销和服务供应合作社。无地农民运动还掌握有120个农业加工工场,对聚居地中生产的部分农产品进行再加工。除了已取得合法土地所有权的聚居地(assentamentos)外,还有65000个有组织的家庭居住区(acampamentos),他们也在为争取土地的合法权益而斗争4。

面对巴西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威慑,无地农民运动是巴西历史上唯一能够生存十多年的农民社会运动。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该运动之所以能够顽强抵抗并不断壮大,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群众基础和组织策略,另一个原因则是该运动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形成的大团结。

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的斗争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议题(比如社会运动的教学法5、政治教育、妇女组织、农业生态生产和合作社组织),但本文会侧重于农民运动的具体战术。希望本文对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经验的梳理,能对世界各地农民运动的反思和组织工作提供借鉴,而不是给出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

二、巴西的土地问题

从16世纪起,巴西开始被改造成出口殖民地,其基础是大规模垄断土地所有权、奴隶制劳动、以及出口导向的单一作物生产。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十字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葡萄牙殖民企业制造了一个与巴西原住民社会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巨大断裂,一个与巴西原住民社会格格不入的概念开始浮现:对原本作为共同财产的大自然施行私有产权6。

1850年,由于废奴运动和奴隶起义,奴隶制终结,巴西帝国【译者注:1822年至1889年间,在南美洲巴西建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由葡萄牙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