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十二: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来源: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发布时间:2020-10-02     阅读:1356 次
导语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思想。没有武装斗争的胜利,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发展根据地。反过来没有土地革命,便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发展经济,也不能有效地支持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令广大农民政治经济双翻身——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十二)
【朗读版标题:朗读版 | 曹征路:毛主席如何在根据地开展斗争

上一篇谈到,可以把革命的过程看作人的觉醒过程。这里的人,当然指的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大多数人。

1928年的井冈山,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还没有得到上级党组织肯定的情况下,根据地的经济斗争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

当共产党决定武装起义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起义部队的吃饭穿衣医疗问题怎么解决。

当湖南省委的周鲁命令部队拉到湘南配合暴动时,还以为部队进入城市就解决吃饭穿衣了,打土豪便成为那时解决给养的主要手段。

“梭,梭,梭,梭死一切贪官污吏!杀,杀,杀,杀尽一切土豪劣绅!”便是早期的幼稚口号。

赖毅回忆说,当时批评我们“烧杀太少,行动太右”还有一个理论,认为把小资产阶级也变成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就成功了。可是敌人没房子住了,我们回来住在哪里呢?


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早年的共产党人就是在那里逐渐觉醒、成长。当过教师的毛泽东那时要经常给战士们答疑解惑:现在进行的土地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只是资产阶级领导不了,才必须由我们无产阶级来领导。要打倒帝国主义,要打倒封建制度,就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就要改变土地所有制,其中最要紧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工农兵自己的政府。但这些道理很多战士还不理解,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资产阶级的任务要我们无产阶级来卖命。

偏偏这支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军队也要吃饭穿衣,还要医病疗伤。按每人每天一斤半大米计算,每人每月需大米45斤,5000名红军一个月便需大米200000多万斤。部队官兵虽然不发饷,只以当时人员数目计算,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一件棉衣按15尺布、1.5斤棉花计算五千名红军需棉布75000尺,棉花7500斤。保障军队的给养,于是成为根据地开展经济斗争的一项紧迫任务。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思想。没有武装斗争的胜利,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发展根据地。反过来没有土地革命,便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发展经济,也不能有效地支持武装斗争。


湘赣边界的土地占有状况同全国一样,极不合理。只占边界人数5%的地主豪绅阶级,却占有60%以上的土地,而占边界人数90%以上的农民只占有40%以下的土地。

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80%是地主的。

永新次之,约70%是地主的。

万安、宁冈、莲花自耕农较多,但地主的土地仍占多数,约60%。

边界地区的高利贷剥削也是很残酷,利率高达30%、50%甚至100%以上。有许多农民就是因为背上了地主的阎王债无法还清,被迫离乡背井,最后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莲花县彭家坊雇农刘根连因为欠大土豪金保吾的租债无法还清,被迫卖掉妻子,逃离在外。

永新县三湾村大地主肖凤章先后雇佣的十三个长工中,有七人被活活累死,有一人累折了腰,终身残废。


这些豪绅在经济上是剥削者,在政治上是统治者,他们控制的政权、族权和神权,手握生杀大权,与全国其他地区没有两样。

所以对土豪劣绅若不用雷霆万钧之势去摧毁,不把他们的威风打下去,农民便抬不起头来。这一步不做,农民得不到好处,不但分田会落空,反而会受到更大损失。

打土豪分浮财是发动群众的必要措施,也是分配土地的必要准备。好在经过大革命的洗礼,边界几个县的党组织都有一定的基础,革命军的到来使党组织迅速活跃起来。

1927年十一月上旬,有军队党和永新、宁冈、莲花、遂川等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召开,毛泽东要求党的负责人要抓紧恢复党组织和成立工农兵政府。把大革命失败后被敌人破坏的地方工作,恢复起来,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并要求在旧历年前迅速开展打土豪分浮财、废债毁约为主要内容的年关斗争。

1928年1月5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城后。立即兵分三路,一路到于田,一路到大坑,一路到草林,开展发动群众的工作。同年2月,毛泽东带领一部分工农革命军,深入到永新秋溪乡一带调查研究,并亲自创建秋溪乡党支部。3月,毛泽东路到桂东沙田一带,打土豪发动群众,进行分田试点工作,当时的急迫可见一斑。

经过艰苦的工作,到1928年2月,宁冈、永新、茶陵、遂川都有了党的县委。茶陵遂川宁冈有了县级的工农兵政府。各县都有了一定的农民武装,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8年5月20日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批判了右倾悲观思潮,强调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迫切性。边界党的“一大”以后,一个声势浩大的全面分田高潮在边界各地迅速掀起。

负责分田的机构是县区乡土地委员会,由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工农兵政府讨论分配土地问题是由各级土地委员会先进行研究,提出具体方案。因为边界实行分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创举,由于没有经验,当时边界各地分田的方法颇不一致。大体上是分以下几步进行的:


一是开群众大会,一面说道理一面在会上焚烧地主的田契和高利贷债约。这是发动农民起来进行土地革命的非常重要的和有效的措施,烧掉田契和债约的农民才敢分田。

二是清查田亩,划分等级。在排查基础上计算出本乡的土地总数,各种等级的田亩数和人口数。

三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原则上谁种哪几块地就分哪几块。比平均数多了就交政府,分给缺地的人;少了按规定补足,好田与差田适当搭配。

四是宣布分田结果。分田方案提出后,先开干部会研究,再开群众大会通过,然后张榜公布各户分田数。

五是插牌。在田头上插竹牌、木牌,也有插红旗的。1928年在边界分田最紧张的时候,一天毛泽东来到井冈山桐木岭哨口下的白泥湖乡调查,当得知贫雇农老表多次跑到乡政府催要分田牌,而乡政府邱秘书为了写分田牌两天两夜没合眼了,毛泽东欣然拿起毛笔,为老表写了半天分田牌。

六是造册。那时没有土地证,只能造一份分田底册,工农兵政府保存以备查考之用。

七是开大会庆祝分田胜利。1928年6月23日,红军取得了龙源口战斗的胜利,为了实现毛泽东“大力经营永新”的决策,乘胜扩大土地革命的成果,于26日在永新禾川中学礼堂召开了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地方党和地方武装负责人会议,决定分兵发动群众,继续扩大分田成果。仅五、六、七3个月时间,宁冈全县、永新南乡大部分地区都分了田,土地回家达到高潮,群众欢欣鼓舞。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颁布。这是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出现一些缺点和不够完善的地方。1929年4月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说明对土地革命,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和完善的过程。

但是《井冈山土地法》在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为后来的各时期的土地改革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与1947年10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规定的“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的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等政策,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和《井冈山土地法》完全一致,是一脉相承的。

经过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在政治上抬起了头,当家做了主人经济上也翻了身。人人争着当兵,参军成了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每到部队去打仗。根据地人民便自动组织起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跟随部队上前线。部队打仗回来,群众就像迎接亲人一样忙着扫屋子铺床铺,烧好茶做好饭。等部队一到村里,就把这些东西送过来,洗衣队的妇女们抢着把战士换下来的衣服拿去浆洗。

为了建立巩固的军事根据地,1928年分完田,仅宁冈县乔林乡的群众就分三批,共九百余人上井冈山,参加修建哨口工事的劳动。他们一起挖战壕筑石墙建立隐蔽部。老人和孩子则日夜赶削竹钉。他们把削好的竹钉用锅炒干,再泡到尿里,既坚硬又带毒性。五大哨口下面的小路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这种竹钉。这就是井冈山有名的竹钉阵,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土地革命的胜利使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迅速释放出来。分田前贫雇农租种地主的田,收获的50%交给地主,分田后收获归自己,令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发挥。各家都愿意深耕细作改良土壤,养猪积肥兴修水塘水渠。有缺乏耕牛和农具的,千方百计互相租借,或以人工换牛工进行调剂,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普遍获得了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达到了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部队几千人所需要的粮食,在一段时间里基本上由宁冈征收的土地税中获得解决。


一年后毛泽东还在感慨:“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