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始终认为农村人民公社必须因地制宜,走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徐俊忠老师强调,这是毛主席人民公社构想中的神来之笔,也是它与苏联集体农庄根本区别的地方。
遗憾的是,国内学习台湾社区营造,抽离了其社会运动的内核,刻意回避阶级问题,不去试图改变政治经济体制和权力结构,而是采取文化建构的路径,试图通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消弭社区成员之间的隔阂。
1943年山西长治的西沟村在李顺达的带领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这个生产联合体历经9年的实践,不仅生产互助、共同抗灾,“我有一口汤,不能让你饿得慌”,而且还共同开...
经济不落后,环境不污染,到底是怎样一条发展道路,将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山村,变成如今的富庶之村?
“农村再生”计划强调农村整体发展需要,运用整合性规划概念,以现有农村社区为中心,强化由下而上的共同参与制度,重视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均衡发展,强调农村产业、自然生态与生活环境的共同规划与建设
严海蓉、徐俊忠、麻国庆、卢晖临在下文中讨论了在今天资本下乡的洪流中,集体经济是否还有成长的可能。
刘民权、徐俊忠、曹锦清在开放时代举办的“集体经济村庄论坛”上客观地评述人民公社的历史作用。
罗必良、曹锦清、潘毅、刘民权等主要集中于集体经济是否是低效率的,如何评价人民公社时期集体村庄的效率,讨论“效率”有哪些视角。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发现了内置金融,它是重建村社共同体的突破口。内置金融就是在农民共同体内建立金融,这个金融是农民的金融,是社区发展的核心内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