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权 | 新人大礼包

亲爱的朋友,
欢迎你来人民食物主权网络参访!参访后,如果我们是你的菜,欢迎留下与我们同行!(联系方式看文末)
我们起步于2013年8月,是一个关心三农、探索生态社会主义实践的志愿者网络,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网络【更多详细介绍请点击“人民食物主权宣言”】。 我们关注食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探讨这些活动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生态的关系。我们学习革命史,希望从中国革命中寻找到经验,打开社会主义的新想象。我们希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播出去,给实践者提供另类道路的参考,也给社会发展打开思路,让乡村振兴和生态社会主义被更多人理解。欢迎更多人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学习历史、探索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
你一定好奇,为什么取名儿叫“人民食物主权”呢?
人民:我们立足于人民立场,关注广大生产者的生计、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同时也不否认人民内部的差异性和矛盾。
食物:在资本大行其道的时代,食物生产已然异化为商品生产,以资为本、以逐利为目的,从生产、流通到营销,垄断本地、本国甚至全球的食物体系便成为食物不安全问题频发的温床。
主权:食物的主权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对国家如此,对劳动者也如此。完整的食物主权包括,国家对食物自主规划、调控和保障的能力;普通生产者对生产资源、对生产的自主性;消费者获得安全、健康食物的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包括种质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多样性。
民以食为天。安全、健康的食物是人民大众最基本的民生品、公共品。食物生产和流通体系理应服务于人民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而不是市场和资本的利润。食物体系关乎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关乎历史,关乎现在,关乎未来。
你一定也好奇,我们都干了些啥事儿呢?
每年,我们举办一场主题年会,邀请国内外的实践者、学者,共议合作社、团结经济、集体经济、农村教育等的发展与未来。
每个月,我们都会举办线上主题讲座,不同的嘉宾,不同的争鸣,主题涉及涵盖三农、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等等方面。
每天,我们都会在“食物天地人”(shiwuzq2021)公众号推出文章。
我们主要有三个劳动小组:
综合编辑组:文章编辑(主要是撰写文章推荐语和格式编辑),组织人物对谈或者访谈。文章涉及三农、教育、基层治理、生态危机等议题,形式囊括学术文章、短评、汇编等,视角跨越历史、中外,站在中国革命的延长线上看待当下社会问题、食品安全等,点破资本主义的话语和现象。
讲座组:联络具有基本理念认同的各领域学者、实践者(不仅仅局限于三农哦),定期组织线上讲座;编辑讲者相关文章及讲座文字稿,每一次讲座前,我们也会组织志愿者集体学习讲座相关文章;不定期举办观影会,志愿者经验分享会等各种活动。
翻译-视频组:收集农政领域的前沿讨论,追踪世界局势的发展变迁,对优秀的外文(英文为主)文章和书籍进行译介;剪辑制作视频,用接地气的语言讲故事、说问题、唤反思、促行动,在B站等平台推送;围绕翻译和视频工作策划相关线上学习交流活动。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下面为大家精选的、我们这些年上述工作的结晶。希望它们可以帮助你认识人民食物主权网络,了解我们关心的议题和基本立场,也认识现实中的农村与城市、中国与世界。
一、年会发言集锦
1、“食物主权与中国本土大豆产业保护”会议(2014年)
食品工业化和全球化正在对食物生产和消费造成巨大影响,对中国本土的食物主权,尤其是大豆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资本主导的食物生产、贸易、流通、消费体系亟待反思。本次会议邀请了印度、玻利维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相关领域的学者、实践者、政府组织、合作社以及农业生产者参与讨论,共同探讨中国本土大豆产业如何自救。
2、“生态农业与合作经济”(2016年)
2016年12月,“生态农业与合作经济”主题年会,重点关注多重危机叠加的中国农村现状,这些危机包括农业的化学化和资本化、小农户的不断边缘化等等。从讨论粮食安全、生态农业和合作经济方面的议题入手,探求新经济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生态农业与合作实践”(2017年)
2017年11月,“生态农业与合作实践”主题年会,生态农业需要合作,而合作经济需要生态化。来自全国各地的思考者与行动者们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探索出路。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把“饭碗”的权利紧紧握在人民的手中。
4、“生态农业与合作经实践”(2018年)
2018年10月,年会在山西省永济市蒲韩乡村顺利召开,来自各地关注或实践农村集体经济、生态农业与合作组织、城乡生产-消费网络、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等议题的思考者与实践者共聚蒲韩,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从食物出发,改造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的议题。
5、“生态乡村与食农教育”研讨会(2019年)
2019年12月,“生态乡村与食农教育”主题年会在成都战旗村召开,探讨通过“食农教育”,撬动地方文化教育、饮食健康和社区生态农业的互动和发展。
6、“团结经济研讨会——生态农业与合作”(2023年)
2023年5月20日-21日,一场以“生态农业与合作”为主题的团结经济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市周山村召开。本文是梁军老师在本次研讨会上所作的发言,题为“团结经济和周山村发展总体思路”,主要讲述了周山村如何通过民主协商的方法提升村民意识,再造村庄公共性。
二、暑期调研报告合集
2013年暑期在全国9个省市农村地区,展开了关于婴幼儿奶粉消费情况以及基层牛奶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具体揭示了基层奶农的困境、普通消费者的担忧、跨国资本的扩张。
2016年7月,食物主权的志愿者来到山西,对包括土地确权、精准扶贫、老人农业等农村正在发生的变迁,展开了调查。同时,我们也参访了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与有着20年实践经验的合作联社干事们和志愿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山西省永济市的蒲韩社区以社区组织、生态种植、留得住年轻人而享誉全国。蒲韩实践通过生态合作走乡村振兴之路。
3、【2017年】新型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贵州大坝村
西方家庭农场主风险很大,前途黯淡。企业+小农户的发展模式往往是肥了资本,瘦了农村。贵州大坝村曾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许多农村一样是一个“空壳村”,却从2012年开始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三产融合的集体经济道路,所依靠的正是激活中国自有的历史资源。
4、【2018-2024年】新型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牧区人民公社
(1)雪域高原上的嘎措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好?为何70%的牧民投票保护它?
1982年,4900米高原上的嘎措人民公社按照70%社员的投票意愿,保留了集体经济体制,至今是全自治区唯一实践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嘎措有很多创新:它发展出一套精准的按劳分配制度,也兼顾“劳动均衡”原则,既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劳动效益,也能惠及部分劳动力弱势家庭。嘎措还领先全国,首创为牧民提供“退休”基本保障,同时也使他们能积极养老,继续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发挥余热。嘎措探索出了一个“各生产组长监督组员,村干部监督生产组长,再所有的人监督干部”的循环式基层民主治理模式。
(2)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走进雪域高原上的生态社会主义实践
嘎措牧业集体之所以令人向往的,是因为她包含了经济、生态、文化、社区团结等多重意义和多重价值。这样的集体,既让成员有踏实的安全感,也守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嘎措实践为“生态社会主义”增添了一个具体的案例注释,也为“资源的整体性”、“整体性生产力”这些概念的效用,提供了鲜活的阐释——中国的乡村现代化,必须依靠集体才能重启“资源的整体性”,发展“整体性生产力”。
2019年7月下旬,食物主权的志愿者去台湾交流,拜访了那里不忘初心、坚韧地做民众工作的一些朋友和团体。
三、公众号推文精选
(一)讲座文字稿精选
1、老田|人民公社制度的遗产: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独立学者老田讲述人民公社制度如何从诞生到瓦解的故事。
美国霍华德大学经济系许准批判性地解读包产到户历史的叙述。
乡村问题和中国本土化的问题既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也同样贯穿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试验和变革。
王丹老师指出,在家长追求城市教育的择校行为背后,是一场由教育引发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教育移民。究其原因,教育移民是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改革造成的结果,去集体化导致村庄经济组织削弱甚至近乎崩溃,乡村缺乏足够的组织能力去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以提供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公共产品。
《平凡的世界》可以称作是一部“主题先行”的现实主义小说,因为已经有了集体经济造成贫穷、饥饿、生产力低下的定论,然后现实材料的选择、剪裁和使用只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而已。
2020年中国新冠战疫,初获成效!战疫的经历,让中国大陆社会重新思考我们公共卫生医疗体制(下面简称公卫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我们邀请了台湾成功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创所所长,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的创会理事长陈美霞老师,带领我们从国际情境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去分析两岸公卫医疗体系都走向市场化的根本原因和代价。
私有化和市场化到底好不好?它是怎么来的,又和法西斯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对于资本主义,我们有没有好坏的选择?美国霍华德大学经济系的许准老师将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角度回顾和梳理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洞察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的问题;从育儿过程来看,又面临着丧偶式育儿和“教育投资”的压力,亲子关系有着逐步异化为占有和增值关系的危险。以上述理论为基础,苏熠慧老师梳理了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育儿方式转变的四个阶段:民国早期、新生活运动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并且将后两个时期分别总结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教育投资”。通过梳理历史,为我们回答“我们身处何方?该往何处去?”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本次讲座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内蒙古牧区日趋严重的干旱问题。然而,干旱不仅是天灾,也是人祸。自然灾害与高成本生产模式的双重挤压,使得草原生态持续高压导致草场退化,在旱灾袭击时更加脆弱。范明明老师的讲座不禁让我们深思:受制于市场的私有生产方式,能够解决它自身带来的生态和生计危机吗?
气候危机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但国际合作却步履维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陈瀛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她首先梳理了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经济学派对气候问题的研究视角。环境经济学深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坚信市场是万能的,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就能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与此同时,生态经济学则对经济增长提出批判,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提出“去增长”等概念。政治经济学派则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发,揭示环境问题实际上是物质利益冲突的表现,强调富国对气候危机的责任。
(二)推文精选
1、人民食物主权宣言
详细了解人民食物主权的立场、观点和愿景,看这里!
这篇文章从维伯(在加拿大农村长期生活和生产的农民)的视角出发,重新回顾食物主权概念的兴起过程、争取性别平等的斗争以及农业生态学知识何以产生的关键问题,感受行动者如何把多样性融入到对共同事业和集体力量的培育中,并怀揣希望地前行。
如今,在西方粮食巨头的多年布局之下,中国的粮食市场正在逐渐沦陷。回溯新世纪以来西方粮食巨头的缜密布局与精细运作,我们或许才会发现这其中让人触目惊心的粮食安全问题。
对于专注食物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者而言,当下的美食风潮打开了与公众对话的一条通道,在他们看来,食物的美好表象之下潜藏的食品安全、城乡割裂、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样需要人们的关注。
曾经,农民、农业、农村相互嵌入,今天农民、农业、农村彼此脱嵌和离散。农民离农,资本下乡,农地非农。资本开始由外及内,由内及外地改造着农民、农业和农村。90年代农民税赋问题日益沉重,“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旧三农问题消退,新“三农”问题凸显:即农民分化,农业资本化、全球化,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英国经济学家布拉莫尔(Chris Bramall)毕生从事中国农村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在他2009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发展》(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这本书中,“集体农业”这一章多方位地评价了毛时代集体经济的成就和不足,以翔实的数据进行论证,但并不简单地迷信数据,而是对各类数据背后的方法论和技术处理都有清醒的认识和评价。
1957年邓子恢主张“包产到户”,主张要固定所有制,使所有权、生产权、管理权、和分配权统一在生产队,土地、牲畜、大农具都归生产队所有;同时提出要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生产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既然邓子恢主张集体所有,后来他的方案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路线,是不是有失偏颇?为什么毛爷爷几次跟他辩论后,生气了说“邓子恢的头脑要用大炮轰”?
人民公社最终走向失败,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农民的组织化和生产的集体化,而在于在实践过程中对人民公社实行了"去工业化"的政策,同时持久的"统购统销"政策限制了农村集体发展的自主性。
如何让青年人掌握并利用被主流边缘化的马列毛理论来认识自身和社会呢?老田认为,首先,在传播方式上,我们需要学会用“对方”的语言来讲,运用分析性的语言,减少评价性语言和基于共识的独断性“真理”输出,把潜在对话对象设定为“圈外人”或者中间群众。其次,要避免成为不接地气的纯左,所以要结合实践提高认识。第三,要引入辩证法的视野和方法,不能够停留于静态分析。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批评的关系,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前一个问题涉及“文艺服从于政治”的争论,这个问题既存在于革命的内部,也被外部用来批评中国革命,认为革命压抑自由、压抑人性。什么是文艺的政治性?是否存在不带政治性的艺术创作?文艺作品的观众应该是谁?革命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后辈们也需要厘清。
11、英国外科医生在中国:60年前的医疗实践为何能独步世界?
一个有效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医疗体系如何构建?一个健康、自信的中国社会如何造就?下面,我们分享英国旅华医生洪若诗于1971年在美国纽约所作的一篇演讲,他不仅生动回顾了新中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也热情地赞扬了中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基于群众路线的社会主义医疗实践。
12、严海蓉访谈范达娜•席瓦: 新自由主义、农民自杀和农业系统性危机
为大众所熟知的化学农业,绿色革命,转基因农业在计算其所谓成就时采取的秘诀就在于简化法和成本的外部化。
马克思不关心粮食问题,这是一个错觉。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为我们详细讲述了马克思作为食物理论家所做出的贡献,马克思实际上发展了一套对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食品体系详细而复杂的批判。
14、盖茨基金会的慈善资本主义:它如何制造非洲的“绿色革命”,又被打脸
1968年,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威廉•高德发明了“绿色革命”,用来指称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活动,其核心是培育和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大面积地使用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加强灌溉与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而达到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这一活动是美国冷战计划的一部分,在以高德为代表的官员们看来,充足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发展中国家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防止了共产主义“红色革命”的爆发,因而可以称为“绿色革命”。
Natalia Mamonova和Jaume Franquesa的这篇文章认为,新自由主义在欧洲各国推进各种制度安排,不断将大自然商品化,支持大公司、大农场野蛮生长,排斥小农场,减少社会福利和公共支出,限制主权国家的治理能力,逼迫每个个体单打独斗,加速损不足而富有余的社会分化——这些是导致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根本原因。
2019年1月1日,巴西刚当选的极右翼政治家博尔索纳罗将正式就任总统。巴西是一个有长期无产阶级斗争的国家,劳工党也曾作为执政党领导整个国家。然而,巴西劳工党如何失去了民众支持?巴西的左翼斗争又将何去何从?尤其是,作为巴西著名左翼社会运动团体之一的无地农民运动(MST)又将如何受到影响?
17、田松:转基因是否安全不是专家说了算,民众也可以有发言权
主粮作物的转基因研究和种植涉及政治、经济、国家战略、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等诸多问题,转基因专家不是唯一的专家,也不是足以信任的专家。我们要将转基因安全性的话语权从转基因专家手中夺回来。
美国著名律师史蒂芬·德鲁克的《改变的基因、扭曲的真相》一书,主要介绍了在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上,美国的分子生物学家们是如何从公开承认他们的能力有限、无法预测和控制这项技术带来的后果。
19、转基因十问
当我们提到转基因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转基因作物导致世界的食物体系发生了哪些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又给农民的生存带来了怎样的危机?本文列举了与转基因争议相关的十个核心问题,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2018年5月19日,是全球反孟山都运动的第七周年。2013年以来,红五月是全世界反对孟山都游行的日子,五大洲几十个城市的民众走上街头,反对资本对食物供应的控制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文收录了19日各地游行盛况。
干货满满,所有人必读。转基因大米、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争议史。
22、2019年转基因十大事件
2019年全球反转运动的焦点事件是美国民众诉孟山都农达草甘膦致癌案。多项新的研究揭露草甘膦不仅会导致非霍奇金淋巴癌,还能引发多种健康风险,如婴儿自闭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乳腺癌、慢性肾病和糖尿病等等。要彻底禁转,我们还是应该向黑龙江省看齐,他们已经在打击非法转基因滥种、严格监管转基因食品方面作出了表率。
人民食物主权联合反转人士Jrry86重磅发布2020年十大转基因事件。请广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转基因集团造成的危害!
✦✦✦✦✦
怎么样,我们是你的菜吗?如果是,欢迎申请加入哦。
请发邮件到:shiwuzhuquan@126.com。
邮件内容包括:简单的个人介绍、怎么知道我们的、为什么愿意加入我们、希望加入哪个组、加入之后有什么样的预期,在以上“推文精选”中选择1-2篇你感兴趣的文章,具体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














